(2024年11月-2025年12月)
脑梗死作为全球致残/致死首位病因,我国年发病率约250/10万,且呈现年轻化趋势。目前区域性流行病学数据存在样本偏差、危险因素覆盖不全等问题,本研究旨在构建多中心脑梗死登记系统,明确发病特征及预后规律,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。
1、核心目标
· 描述目标人群脑梗死的发病率、死亡率及空间分布特征
· 识别高危人群特征及可控危险因素
· 建立预后评估模型指导临床分层干预
2、次要目标
· 分析TOAST分型与遗传/环境因素的关联性
· 探索影像学特征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
1. 研究类型
· 前瞻性队列研究(主)+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(补充)
· 采用PICOS原则设计:
o P(人群):≥18岁新发脑梗死患者
o I(暴露):高血压/糖尿病/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
o C(对照):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
o O(结局):1年全因死亡率、mRS评分、复发率
o S(设计):多中心协作+电子化数据采集
2. 研究流程
A[病例筛选] --> B{纳入标准} B -->|符合| C[基线评估] C --> D[影像学检查] C --> E[实验室检测] D --> F[随访管理] E --> F F --> G[数据整合] G --> H[统计分析]
1. 纳入标准
· 年龄≥18岁,发病72小时内入院
· 经CT/MRI确诊为缺血性卒中(NIHSS≥2分)
· 签署知情同意书
2. 排除标准
· 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
· 严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评估
· 失访风险>20%(如无固定住所)
3. 样本量计算
· 预估患病率:基于区域人口统计设定
· 显著性水平α=0.05,检验效能80%
· 公式:n= [Zα/2 + Zβ]^2 × [p1(1-p1)+p2(1-p2)] / (p1-p2)^2
· 预计纳入1500例,失访率预留15%
1. 核心指标
类别 | 指标示例 | 来源 |
人口学 | 年龄、性别、民族、职业 | 电子病历 |
暴露因素 | 吸烟史、饮酒量、BMI、睡眠呼吸暂停 | 结构化问卷 |
临床指标 | 血压、血糖、Hcy、hs-CRP、基因分型 | 实验室检测 |
影像特征 | DWI病灶体积、ASPECTS评分 | 影像归档系统 |
预后 | mRS、Barthel指数、再入院次数 | 随访记录 |
2. 数据采集工具
· 电子化病例报告表(eCRF):集成REDCap系统
· 标准化操作手册:统一测量方法(如NIHSS评分培训)
· 质量控制:双盲复核关键变量,设置逻辑校验规则
1. 描述性分析
· 发病率计算:按年龄/性别分层,Poisson回归校正
· 危险因素分布:χ²检验/Fisher精确检验
2. 推断性分析
· 单因素分析:t检验/Wald检验筛选潜在关联变量
· 多因素分析:
o 逻辑回归:计算OR值及95%CI
o Cox比例风险模型:评估预后影响因素
o 机器学习:随机森林筛选重要特征
3. 预测模型构建
· LASSO回归降维
· 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
· 决策曲线分析(DCA)验证临床效用
1. 伦理审批:通过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
2. 知情同意:采用动态知情同意书,允许中途退出
3. 数据安全:
· 三级权限管理(录入/分析/导出)
· AES-256加密存储
4. 质量监控:
· 月度核查数据完整性(缺失率<5%)
· 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(IDMC)定期审查
阶段 | 时间节点 | 主要任务 |
筹备期 | 2024.11 | 方案论证、中心筛选、系统部署 |
入组期 | 2024.11-2025.5 | 病例纳入、基线数据采集 |
随访期 | 2025.5-2025.11 | 6周/3月/6月/12月随访 |
数据分析 | 2025.12 | 缺失值处理、模型验证 |
成果产出 | 2025.12 | 论文撰写、政策建议报告 |
1. 建立区域性脑梗死登记数据库
2. 发表论文或政策建议报告1-2篇
3. 开发预后预测工具(网页版/APP)
该活动通过学术专家库组织进行,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参与活动: